01建立家庭的行为界限
没有边界的家庭往往容易培养出缺乏边界感的孩子,在这些孩子身上,自理能力差、过度依赖大人、不愿承担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会逐渐表现得更叛逆,频频做出挑战父母和周围人原则、有失教养的行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明确家庭的行为界限对于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建立安全意识和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孩子要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物品,避免从别人的碗里拿东西吃,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家长要避免追着孩子喂饭或者看着动画片喂饭;避免孩子随地大小便;大人和孩子上厕所都要关门,避免不关门、不冲厕所;避免把床当成蹦床在上面蹦跳;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不要光着身子或只穿一条裤衩到处跑等。
02把生活还给孩子,让孩子会成为他自己生活的主人
在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家长会有这样的心理,“我的孩子生病了,我更应该疼爱他,孩子不愿意做或者他愿意做但做不好的事情我就替他多做一点吧”。
因此,家长们就将孩子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全都包办了,家长在有意无意中就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的机会了。
孩子的生活技能与知识,都是需要他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探索、观察、思考、总结来习得的。孩子在生活中对事物进行预测做出自己的判断,通过行动探索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仅可以提升孩子探索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提升自我意识,增强他的生存技能并增长知识。
03给孩子提供沟通的通道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沟通问题,学术界做了很多的科学研究。明确了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语言问题不是口肌的问题,不是会不会说话的问题,不是他说话的清晰度的问题,而是他不能使用口语或非口语的方式与人进行有效通的问题。
沟通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在桌面教学进行,而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习而产生的每一个交往的机会中。
0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情绪以及创设社交机会
当一个家庭中有明确的家庭行为界限时,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家庭成员交往互动中大家都能遵循行为规范,孩子会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互动 中培养出稳定而良好的情绪。孩子无论在哪个家庭成员的身上都能得到一致的反馈结果,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因为家庭成员的意见与行动不统一而因此导致剧烈的情绪波动。
家庭干预中,家长与孩子的最佳状态是:
①他共同生活的中重要他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情绪稳定、行为界限明确;
②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家庭干预中家长要做好行为示范,包括:语言行为、社交行为;
③家长要积极塑造孩子适当的社交行为,比如:安静、等待、看向对方、认真倾听、回应他人等,使孩子逐步建立稳定的情绪和适当社交行为。
文章节选星星雨公众号